护理学教学实验中心简介

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创建于1985年,是我国恢复高等护理教育开设护理专业最早的院校之一,也是福建省高等院校设置的第一个高级护理学专业。学院创办初期为专科教育,1994年开设护理专业本科教育,1999年开始招收护理学硕士研究生,2007年开始招收老年护理学博士研究生。目前学院已成为国内少数学士—硕士—博士办学体系齐全的高级护理人才培养基地,在全国同类护理院校中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学术地位。

2004年为适应21世纪社会对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支持和鼓励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学院调整、更名、成立了“校、院两级”管理的“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心”, 2009年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心获评为“国家级护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成为国家教育部系列教改工程项目之一,2012年11月以99.7高分通过国家教育部验收。承担护理学专业以及全校相关专业护理学技能训练的实验教学任务,实验室的功能转换与拓展为:实验教学的设计和研发、实验教学改革研究、实验教学资源的共享与建设、实验教学的实施与管理、实验教学成果的推广应用。

实验教学环境及设施

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心环境整洁、优美,布局科学、合理,设有示范教学区、护理技能实验教学区、妇儿科护理实验教学区、重症监护实验教学区、模拟病房、社区老年护理实验区和综合训练实验教学区,包括1个护理学示教室、6个护理技能训练室、3个实验教学准备室及护理研究室、成人普通病房、成人骨伤科病房、康复护理学实验室、社区护理学实验室、老年护理学实验室、儿科护理学实验室、婴儿沐浴室、产房、妇产科护理学实验室、重症监护实验室、护理美学形体训练室和院前急救训练室、高仿真实验室、讨论室及护理综合实验室,总占地使用面积6090平方米,实验设备资产投入约1500台件,价值近1200万元,其中万元以上设备有200件,总计约740万元。中心设有7个实验技能教学区,拥有各类床位97张。基础技能教学实验区向学生全面开放,能够满足学院护理专业实验教学需求。

实验教学队伍

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心重视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制定科学有效的政策与措施,逐步建成一支热爱实验教学、教育理念先进、学术水平高、教学科研能力强、熟悉实验技术、勇于创新的实验教学队伍。目前中心拥有专、兼职教师92人,其中专职28人,兼职64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5人。专职教师中高级职称者15人,中级职称者8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占92.9%,博士8人,在读博士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骨干教师4人。

护理学实验中心主任姜小鹰教授,为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原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护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高等护理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全国中华护理学会副理事长、华东地区高等护理教育学会理事长、福建省护理学会理事长、国家科技奖励专家库评审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福建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国家级精品课程《护理管理学》课程负责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负责人、国家级人才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负责人、国家级教学团队负责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负责人。2011年获得第43届南丁格尔奖章;2012年分别获得“践行福建精神特别荣誉奖”、“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福建省第三届杰出人民教师”。 2015年获得“福建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姜小鹰教授长期从事护理学教学和科研工作,成绩卓著。近年来,主持国家教育部课题2项、省教育厅、科技厅、卫生厅等立项的教学及科研项目8项,主要参与省自然科学基金、省卫生厅研究项目7项,先后获教学、科研经费110万元,在国内外相关刊物发表研究论文130多篇,其中教学研究论文58篇,获得全国、省、厅级各类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共18项。先后主编出版教育部、卫生部全国护理研究生规划教材《护理管理理论与实践》、护理本科专业规划教材《护理管理学》、《护理美学》、《护理伦理学》等教材及专著26部;其中主编教材16部,副主编教材5部。对支持、促进和推动护理学教学和改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实验教学任务与教学改革

中心注重更新教学理念,积极进取、勇于探索,不断开展实验教学改革。1999年 5月通过了福建省普通高校基础课教学合格实验室评估。为适应21世纪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需要,从实验教学的体系和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构建护理学基础、专科护理和人文护理3个实验教学模块,全面提升实验教学水平和护理人才培养的质量。 实验中心根据社会发展和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不断调整开设的实验项目,历年来开展的实验项目总数达200项,近年来开设实验项目160项,其中技能型实验 99项,占61.9%;综合型实验59项,占36.9%;研究设计型实验2项,占1.2%。根据学科特点和功能,实验中心构建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和人文护理3个实验教学模块,涵盖《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19门课程,其中《护理学综合实验》为独立设课的实验课程。在发展实体实验教学的同时,中心重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开展,建设了一批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涉及《基础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10门课程,开展虚实结合的实验项目近30项,面向护理学专业、社会工作中者、来华留学生等3个专业开课。同时,为强化学生专业技能,护理技能训练室及妇儿科实验室向学生全面开放。

此外中心还承担着福建省高等教育护理学专业自学考试本科、专科实验技能的毕业考核和培训任务以及承担国家级、省级继续教育护理技能培训项目,全年举办多期省级继续教育项目短训班,接待来自全省各级医院的护理同仁及省内外兄弟院校同仁的参访。此外,实验教学中心最大限度利用实验室的资源设备,服务社会,利用周末、课余时间为校红十字会、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现场急救技能培训提供场地与设备,更好地实现了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

实验中心管理
实验中心实行院校两级管理的中心主任负责制,实验中心现有管理人员8人,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主任助理及教学秘书各1名。中心对实验教学课程、实验室使用、实验室技术人员、仪器设备实行统一管理的模式,逐渐对学生课外开放实验室、实验项目、仪器设备,实行开放共享、专管共用,充分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发挥最大效益。中心建立以来严格执行学校制定的实验室各项管理制度,同时根据本中心具体情况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和制度,从制度上保障实验中心正常运转,保证实验教学质量。

实验教学成果

实验中心成果丰富,2012年编写《护理学综合实验》教材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应用于全部专业课程实验教学中,并被国内多家护理学院使用为实验教材。实验中心先后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人才培养示范区等9项国家级、15项省级教改工程建设项目和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中心教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4项,获得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资助1项;发表SCI收录的论文22篇;获得各类科研项目奖项42项,获发明专利授权32项。

由实验教学中心成员作为第一负责人的教改工程项目成果如下:2007年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护理管理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人文护理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护理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评为福建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2009年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心获得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 2008年《内科护理学》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外科护理学》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福建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9年《以“全面质量管理”为导向的护理学本科专业改革与实践》教学成果被评为福建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急救护理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11年《护理学基础》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对外交流

为了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扩大学校知名度,先后与丹麦、芬兰、瑞典、美国、新加坡、日本,台湾及香港地区等相关学术单位建立长期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与丹麦、芬兰、瑞典一些护理院校签订了师生互访学术交流协议,2005年以来,丹麦哥本哈根护理学院每年邀请并资助我院教师与学生各1名赴该校进行学术交流活动;同时,丹麦每年选派2批,每批1-2名教师和10多名学生到护理学实验中心进行教学观摩、实践。此外,不断加强与国内高等护理院校间的联系与合作。护理学实验中心成立以来先后接待26批次国外、境外专家、学者前来实验教学中心参访和讲学,北京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复旦大学等450多所国内兄弟院校的护理专家和教师参访实验教学中心。来宾对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心给予很高的评价,扩大了本专业在国内外护理界的知名度,提高了本专业在同行领域中的学术地位,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心已成为学校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心成立以来,不断完善软件和硬件建设,努力创建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先进,教学体系科学,实验教材系统,实验设施完善,队伍结构合理,管理一流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培养既有理论又有实践能力的高级优秀护理专业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